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志愿者常识

"想奉献"的你到底"会奉献"吗?

录入员:管理员   日期:2017-03-06    点击:  

来源:本网讯

“仁者爱人”,正是这份爱人之心让人类能够无私奉献,守望相助地走过漫长岁月;也正是这份爱人之心,让起源于近代的志愿服务,以燎原之势发展成人类社会为之骄傲的文明标签。志愿服务的“志”,包涵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社会的美好期望,是将个体融入集体和社会、并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共同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坚定信念,集中体现在对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精神追求上,这对青年人来说尤其具有意义。
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民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越来越强烈。但是,志愿组织与志愿者在教育、文化、助老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,也面临着自身的许多发展局限,有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。
志愿服务单纯“想奉献”还不够,想要志愿服务走得远,走得久,我们还需要学习“会奉献”。
受助者之窘
原来你给的我都不想要
如今的志愿服务,很多时候都是:“剃头的挑子——一头热”。有时更像有些男孩追求女孩,人家女孩明明喜欢香蕉,但男孩非送人家一车苹果。还口口声声地说:“看,我是多么地稀罕你,多么地爱你……”如此这般,说明两人根本就不在一个“频道”上,无法同频共振,成功率自然小得可怜。所以,男孩真想追到女孩,让女孩欣然接受礼物并赢得好感,前提还得好好调查研究一下女孩真正的喜好。

举个例子:不少的恤孤志愿者让福利院‘不堪其扰’。志愿者来几乎都会带礼物,结果让孩子们习惯见到陌生人就要礼物。而且,他们来的时候孩子挺高兴,片刻工夫就走,孩子又感觉很失落。还有的志愿者带着孩子来,当着孤儿的面,告诉自己孩子他们多幸运。这既伤害了我们孩子的感情,对他们的孩子也绝不是好事。其实,现在福利院的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有足够的保障,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带孩子做游戏,陪伴孩子,教孩子各种才艺的志愿服务,但基本没有志愿者能做这样的服务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:很多时候,志愿者并不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,一厢情愿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,明明对方想要“香蕉”,志愿者却一直给着“苹果”。 

许多志愿者做活动一般都是听朋友告诉哪有什么人需要帮助,然后就直接去联系。没有什么计划,也没有办法知道精确的志愿服务需求。志愿活动那短暂热闹后又都迅速离场所留下的尴尬,如何能够真正地为受众做点实事,已经成为许多志愿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其实在与受助者深入接触后你才会发现,他们其实更需要志愿者长期的心灵陪伴,这个比你来送点东西重要得多。真正的需求必须得接触才能知道。
志愿者之惑
我想做,但该怎么做?
受助者的窘境,从另外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志愿者的困惑。本来是好心做好事,但到底该怎么去做?谁能来教教我?服务培训有没有?组织管理行不行?服务能不能再专业一点?

小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,在校时她注册成为了志愿者。但那时主要是为了拿学分,基本就没参加过志愿活动。参加工作后,小琪想要真正做些志愿服务。好不容易找到组织,周末参加了一次慰问残疾人的活动,当时去了20多名志愿者。到了残疾人中心后,小琪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能做什么,有经验的老会员会主动找残疾人聊聊天,小琪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和他们沟通,生怕自己说错话。尴尬地参加完活动后,小琪参加志愿活动的信心和热情都打了很大折扣。 

与小琪年龄相仿的丁子却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,除了上班时间,丁子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志愿活动上,一年多时间里,丁子组建了很多个志愿活动,免费教有兴趣的人学习形体舞、吉他等,所有的场地和老师都是丁子一个人联系的,他说:“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困难”。 

许多公益组织的负责人都琢磨着怎么给志愿者进行培训,沟通技巧、基本心理常识、自我保护疏解等知识其实是志愿者必备,却也是一直缺少的。一方面,既要有针对性地招一些专业志愿者;另一方面,培训现有志愿者也非常重要,不然不仅保证不了志愿服务的质量,也造成了志愿者队伍很大的流动性。为了留住志愿者,还要在志愿服务之外开展一些娱乐活动,并且让志愿者自身先强大起来。
参与者之匙
相互尊重,地位平等
志愿者与受助者是相互平等的。志愿者带着关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和文明进步。在服务过程中要给予受助者应有的人格尊重,防止出现强势面对弱势的倾向,杜绝面对服务对象时的优越感甚至高高在上,这种行为违背了志愿精神的本质,极可能演变成为一种“施舍”,而直接给受助者带来伤害。

从另一个角度看,志愿者也应该感谢受助者。这是因为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,在帮助受助者的同时,自己也会从中受益。
志愿服务不是完全的单向流动,不是只有受助者才能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直接受益,有时候,志愿服务是互动的,志愿者也可能在为受助者的服务过程中直接受益。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,由于受助者接受服务而容易体会到自身价值而且容易获得快乐。“助人乃快乐之本”,在能力范围内,真心地帮助别人,看到最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自己的帮助、服务而受益,从自己的帮助、服务中受益,某些方面因为自己的帮助、服务而有所改观,志愿者一般都会有成就感,都会感到快乐的。志愿者因为服务而快乐,因为服务使受助者受益而快乐。

志愿服务不求物质回报但求精神满足。志愿服务要求不计物质报酬,但并不否定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。马洛斯的需求理论说明人的需求最高层次是自我价值的实现,而志愿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这一高层次的需求。许多志愿者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及服务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,就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,体现了自身的价值,自己有种被需要感,也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感。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不是一般的物质所能够替代的,这是志愿者持续参与服务的重要源动力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